跳至内容

儿童窒息无声隐患!专家提醒:避免高风险行为,掌握急救知识是关键!

08 May 2025

-

3 分钟阅读

儿童窒息无声隐患!专家提醒:避免高风险行为,掌握急救知识是关键!

正确急救方法不可少 不同年龄有别

窒息是一种无声但致命的隐患,对年幼儿童而言尤为危险。近期槟城发生的一起悲剧性事件再次敲响警钟:一名10岁男童因噎住眼球造型的软糖而不幸丧命。事件震惊全国,促使马来西亚当局迅速下令禁止该产品,并全面下架相关电商广告。针对这点,哥伦比亚亚洲医院(芙蓉分院)(Columbia Asia Seremban)的耳鼻喉、头颈外科顾问刘有为医生(Dr. Lau Yu Wei)深入剖析儿童常见的窒息风险来源,并分享紧急应对策略与家长应具备的急救知识,帮助社会大众提高警觉,共同守护孩子的生命安全。

异物最常卡在哪里?大小会影响位置

“异物可能卡在喉咙、食道或气道。”刘有为医生表示,较大的异物如整颗葡萄或玩具零件,多半卡在喉咙或食道,造成吞咽困难;较小但危险的物品如硬币、弹珠则可能直接进入气道,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。

气道异物如何处理?一定得手术吗?

气道异物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其所在位置与严重程度。刘有为医生说:“气道异物通常需在全身麻醉下使用支气管镜取出,喉咙异物则可使用内视镜或异物钳。”若异物已造成呼吸困难,紧急手术可能是必要手段。

孩子窒息后可能有哪些后遗症?

即使成功抢救,窒息幸存者仍可能面临脑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、声带与气道的永久性损害、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吞咽困难等风险。

儿童为何容易噎住?高风险行为要避免

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日常生活中潜藏的危机。“边吃边玩、说话、躺著吃饭或咀嚼不充分都是危险行为,应严格避免。”刘有为医生指出,食物如葡萄、花生、爆米花与硬糖,以及小型玩具如积木、弹珠与硬币都是高风险物品。

正确急救方法不可少 不同年龄有别

当孩子出现窒息现象,应依年龄采取正确急救措施。1岁以下婴儿应使用背部拍打结合胸部按压;1岁以上儿童则可采用“海姆立克急救法(Heimlich Maneuver)”。刘有为医生提醒:“动作必须准确,过大力道可能造成骨折,特别是婴幼儿。”

这些急救误区千万别犯

在慌乱之中,有些家长可能试图用手指掏出异物,或尝试用尖锐物品戳喉咙“造口呼吸”,这些做法反而可能使异物更深入气道,造成更大伤害。“最好的方式是立即施救并拨打急救电话。”

到医院后的处置与后续治疗

儿童被送医后,急诊医生会立刻评估呼吸与心跳,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术(CPR),接著视情况取出异物并给予氧气、抗生素或手术治疗。

家长应如何预防?专家建议

刘有为医生呼吁家长:“用心观察孩子,别让他们边吃边玩,也不要随意将小物品放在儿童可及之处。”并建议禁止销售含小零件的玩具与硬糖等高风险食品,从源头降低风险。

分享:

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?

08 May 2025

-

3 分钟阅读

儿童窒息无声隐患!专家提醒:避免高风险行为,掌握急救知识是关键!

Dr. Lau Yu Wei

Ear Nose And Throat

了解更多有关耳鼻喉科的信息Columbia Asia

了解更多

需要进一步帮助?

请直接咨询或联系Columbia Asia 附近的医院。

联系我们

专家问答
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er dipiscing elit.

立即询问

分享:

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?

订阅我们的时事通讯,获取更多保健小贴士

此字段用于验证,应保持不变。

关注我们,获取最新健康小贴士

最近的紧急联系人

巴生

其他紧急联系人

立即查看
巴生

选择您的首选医院